禾欣主持及参与三项国标本月起实施
本月起,由禾欣新材料主持及参与的3项国家标准开始实施。三项标准分别涉及合成革行业在环保性、安全性以及功能性上的规范化测定。其中由禾欣新材料主持起草的《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游离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》国家标准,突显了近年来合成革领域在环保工艺及产品安全方面的不断进步,也体现了该行业健康、环保、可持续的转型理念。
近年来,无溶剂合成革由于生产过程大幅度减少溶剂的使用,满足了市场需求,符合行业升级转型趋势,广受欢迎。然而,长期以来,行业对无溶剂合成革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氰酸酯残留,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检出限标准。为消除健康隐患,禾欣主持起草的“游离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”的国家标准,规定了该含量的三种试验方法及对应的检出限,消除产品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,推进行业的绿色发展。
禾欣自2012年前后开始研发无溶剂合成革,目前已实现沙发、箱包、电子包装材料等民用领域,以及汽车座椅、方向盘等车用领域全覆盖。本次主持起草的新国标,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回馈,更为产业链上无溶剂产品作标准化的配套。
作为拥有化-布-革产业链的合成革企业,禾欣在标准的立项与制定上,始终注重与产业链产品的匹配。比如,2021年主持起草的《汽车用聚氨酯合成革通用技术条件》国家标准,规定了车用革在耐磨性、拉伸负荷、断裂伸长率、耐折牢度、耐水解性等20项物理性能上的通用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和检测方法,既为提升禾欣的车用革品质作出保障,又助力汽车革行业走向标准化。
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行业内较为先进的设备,自2008年起,禾欣积极参与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中。截止目前,共主持或参与起草国标15个,行标61个;其中主持起草国标5个,行标近10个,涵盖产品标准、方法标准和能源标准。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合成革企业之一,禾欣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,还体现了社会使命和行业担当。比如2018年主持起草的《合成革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》,规定了合成革生产过程中DMF回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和技术要求。旨在践行低碳、节能、绿色发展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多年来,通过主持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,禾欣梳理出合成革制造涉及的检测要求、检测技术、产品配方、工艺流程,不仅推动了企业产业链产品的“标准化”进程,同时也统一了行业上下游的标准,为行业降低了检测成本、节约资源,推动行业走向国际化和标准化。